南水北调工程水质调查:水源地水可直接饮用
多措并举保障水质安全 汇入丹江口水库的12条汉江主要支流中,有10条在十堰境内。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十堰的保水护水情况对库区水质安全至关重要。 2013年6月,有媒体对神定河污染严重、污水处理厂存在直排污水等问题进行了报道,引起广泛关注。环保部随即督促地方政府集中整治。 在十堰城区“报社沟”入河排污口整治现场,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低矮逼仄、气味难闻的涵洞内紧张进行清淤和管网的施工。十堰市住建委副主任张丙申告诉记者,像这样的排污口城区有592个,目前已累计完成改造471个,10月通水前可完成95%的改造任务,实现生产生活污水和雨水有效分流、污水收集率85%以上。“通水前我厂将完成升级改造,到时排放标准将达到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A类最高标准。”神定河污水处理厂厂长张群伟说。 针对直接汇入丹江口水库的神定河、泗河、犟河、剑河和官山河5条河水质不达标的问题,十堰编制了“一河一策”实施方案,进行“截污、清污、减污、控污、治污”综合治理。据十堰市市长张维国介绍,经过一年的治理改造,5条河从去年的劣V类水,到现在已阶段性可达Ⅲ、IV类。今年底的目标是“不黑不臭,水质明显改善”,预计到2015年可全部达标。 水源区水质保护是个综合工程。除城市污水及垃圾污染治理外,必须统筹治理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水土流失等问题。十堰的具体举措包括:关停“十五小”企业329家,清除坝区和库区二级以上保护区的网箱养鱼,建设环库隔离带等等,确保一库清水如期北送。 水源长效保护面临难题 加强生态建设是水质安全的根本保障,而生态建设、涵养水源需要大量、长期的投入。如何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如何统筹中央和地方力量?如何实现“保水质、保生态、保民生”目标?这些关系水源长效保护的问题亟待解决。 据十堰市政府初步测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每年将直接减少财政收入8.29亿元,每年配套支出15亿元用于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财政增支减收数额巨大。十堰市委书记周霁告诉记者:一方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水质要求很高,生态保护任务艰巨;另一方面,库区发展受限,发展难度增大,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较为困难。 以目前正在开展的库区清理网箱和围网养鱼工作为例,十堰从事专业养殖和捕捞的群众达3.5万人,渔业总产值6.5亿元。水产业已成为库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但为了防止水面富营养化,必须抓紧取缔库区网箱养鱼、围网养鱼,渔业发展和渔民生存难度较大。这需要国家安排补偿资金并建立库区渔民的利益补偿制度,对渔民转产转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确保库区社会稳定。 除此之外,库周地质灾害防治、水量永续保障、移民稳定与脱贫致富等也是目前突出存在的问题,亟待更加有效的解决措施。 |
关键词:南水北调,水源地,直接饮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