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抓大不放小"
出台科技企业研发中心认定办法,鼓励中小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最终择优认定了133家。对优秀的研发中心,在项目申报、政策扶持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一个不起眼的“北京月季红”胚芽,通过快速繁殖技术,每年能“裂变”出几万株嫩苗,而在正常情况下只能长出两株。对于河北清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来讲,科技让不可能变为现实。 清凡公司的前身是矿业企业,经过十几年摸爬滚打发现,因污染严重、破坏环境,开矿这碗“饭”越来越难吃。他们决定转型发展现代农业,种植花卉和观赏苗木。2013年,清凡公司与邢台学院共建实验室,解决了企业转型的技术难题。该实验室不久前被认定为“邢台市科技企业研发中心”,这意味着清凡公司的科研项目将有望获得资金、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 从2013年9月开始,邢台市在133家中小企业中开展了研发中心建设工作,其建设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像清凡公司那样与大专院校合建的,也有在企业技术部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下一步将由邢台市科技局统一颁发“邢台市科技企业研发中心”牌匾。尽管这些市级的研发中心规模都不大,实力也不如国家、省级的强,但同样也受到了足够的重视。用该市科技局副局长刘冬香的话说,邢台市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抓大不放小”,既要“行业冠军”,又要“全企健身”。 刘冬香介绍,2013年3月,邢台市科技局在全市范围内就企业研发情况、与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情况等进行了调研。他们发现,在科技创新方面,邢台不乏全省甚至全国行业的佼佼者。像冀中能源的国家能源充填采煤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国家能源局在充填开采技术领域设立的唯一一个综合性研发平台。像中钢邢机、旭阳化工、华密橡胶等企业,拥有轧辊、化工、橡胶等行业领域的省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2家,为企业、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但是,这些行业的技术翘楚,覆盖的领域还不够广、范围还不够大。全市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自己的研发机构,他们的发展,更多依靠的是“汗水”而不是“智慧”,挣到的多是微薄的辛苦钱,缺乏市场竞争力。 “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来自政府部门的引导。”刘冬香说,要引导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哪怕从几张桌椅、几个技术人员和简单的研发设备起步也行,至少这个公司开始有专人考虑创新问题。有了专门的平台,研发实力就有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3年8月,邢台市出台了《科技企业研发中心认定办法(暂行)》,鼓励中小企业建立研发中心,以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认定条件主要包括“企业技术机构具有稳定的技术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5名;拥有相对独立的场地,具有研究开发企业产品所必需的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基础设施及检测分析、测试手段和仪器设备”等。经过广泛宣传、动员,在申报的企业中,最终择优认定了133家。 邢台市科技局副局长傅静生说,对市科技企业研发中心的认定,并非挂了个牌匾就万事大吉,科技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服务工作要迅速跟进。市科技局向各中心派驻科技联络员,随时掌握企业的创新动态、研发活动,了解他们的创新需求。他们还将邀请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来邢台,与拥有市科技企业研发中心的中小企业对接,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技术难题,加快科技成果在企业的转化。对优秀的研发中心,在项目申报、政策扶持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而对获得成功认定的市科技企业研发中心来说,这个资格并非“终身制”。邢台市科技局每年都会进行审核,对连续两年没有开展工作的中心,予以摘牌,以倒逼企业提高研发能力。这不,挂牌不久的邢台思倍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与大专院校的对接。 “你们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近日,在谈判桌上,思倍特公司副总经理赵树毅开门见山。 谈判另一方——邢台学院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唐伟斌说,他们能够在菌种优化和发酵工艺的改善上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也能帮助企业研发中心培养专门的人才,提高科技研发的能力。而这些,正是思倍特公司所急需的。 技术创新既要“行业冠军”又要“全企健身”——2013年1月至10月,邢台市专利申请量为1661件,授权量为923件,同比实现了较快增长。2013年全市共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92项,其中争取国家级项目26个。国家和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7个,项目数和经费数均列全省首位。实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3项;国家星火计划1项,其资助金额居全省首位。(记者张永利吴艳荣赵建通讯员李开) |
关键词:邢台,科技,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