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邢台要闻

微视频|跟着小郝去种树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齐彦红 魏亚慧 郭硕
2021-09-27 11:38:00
分享:

  长城网讯(记者 齐彦红 魏亚慧 郭硕)金秋时节,走进邢台市信都区的浅山丘陵区,扑面而来的是蓬勃的绿色,“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意境随处可见。

  很难想见,由于气候干旱、立地条件差,12年前这里曾是一条南北长51公里、东西宽18公里的绿化断带,放眼望去满眼荒芜,当地人说,要在这里种活树,就好比是“猴嘴里掏枣、沙漠里种草”。

  在基层从事林业工作几十年的郝景香,2009年退休后,不顾家人反对,主动请战,带领造林队伍走上信都区(原邢台县)造林难度最大的“硬骨头”地带,经过不懈的努力,在这里种下的树,活了;种活的树,一棵棵连成了片;一年年,星星点点的绿长成了林。

邢台市信都区浅山丘陵区航拍图。 长城网记者 郭硕 摄

  寻访“荒山绿化新愚公”郝景香

  今年72岁的郝景香是邢台市信都区冀家村乡东庄村人,也是信都区西黄村镇政府退休职工。他14岁就加入村里的造林队,参加工作后先后到过3个乡镇,但从来没有离开过“造林”岗位。老郝钟爱绿化,他退而不休,痴情山场,发明的“郝式造林法”成功破解了浅山丘陵生态脆弱区绿化难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曾先后被评为“林业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基层林业技术协助员”“太行山绿化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4年荣获“河北省绿化奖章”,2016年获“全国绿化奖章”,2019年获得“全国生态建设先进个人”。

  慕名驱车寻访,遗憾的是,眼下由于郝景香身体不适,未能得见;欣喜的是,“老郝”种树的事业有了接班人“小郝”——他的儿子郝文朕。据了解,郝文朕原本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员工,2017年,他果断辞去市区稳定的工作,跟着父亲专职种树,现在已经可以独立带领队伍。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小郝”。

  在信都区西黄村镇前马厂村北山的山脚下,记者与小郝一同上山,在郝景香执着且艰苦奋斗的地方,深度体验了一次种树的艰辛。

造林队员扛着树苗上山。 长城网记者 郭硕 摄

  接过父亲手中种树的“铁锹”

  “天明出征,日落收工,一身臭汗,浑身轻松。”这是造林队员每天在山场种树的写照。早晨6时,小郝便带领着他的造林队来到山上开始种树。小郝一边上山,一边向记者介绍:“这山上是没有路的,我们就顺着工人踩过的路走,这样好走一些。”山路崎岖难走,一不小心便有可能滑下去,小郝不时提醒我们注意脚下安全。

  “一开始并不知道父亲种树的艰难,后来随着上山时间增多,父亲对我触动特别大,我也逐渐融入到父亲的队伍里。”小郝停在半山腰,指着眼前的荒山说道,太行山的浅山丘陵区立地条件差,多属石灰岩地质,土少石多,山场贫瘠,干旱少雨,造林难度大,造林成活率低。“为了攻克这个难题,我父亲郝景香经过大量反复的实验和无数次的失败,终于摸索出了一套‘套塑料袋、埋玉米轴、盖石板片、靠育林板’的浅山丘陵区容器苗造林技术,也就是人们说的‘郝式造林法’。”小郝骄傲地说。他扶了扶眼镜,继续说道:“这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父亲年纪越来越大,这把‘铁锹’我得把它接下去!”

造林队员在种树。 长城网记者 郭硕 摄

  小郝:种树虽苦 却乐在其中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小郝带着记者来到工人种树现场,“山上就是这样,看着很近,走起来却很难。”小郝说道,工人种树分为两队,一队打坑,一队种树。打坑时三种工具必不可少:洋镐、钢钎、铁锹,“一镐下去,直冒火星,震得手都发麻”。横在郝文朕和队友面前的第一道坎儿,就是如何在乱石缝中挖出树坑来,他们的双手逐渐磨出了血泡。

  在浅山丘陵区荒山上种树,难度可想而知。种树没有水,就一罐罐运、一桶桶提;没有土,就一点点从石头缝中间抠;没有电,就用柴油机发电;不能用机械,就人工挖树坑;山路崎岖,他们就一手拄棍一手扛工具;运水往往要跑好几公里,送一趟树苗几百米的山路要走近一个小时……困难虽多,郝文朕像父亲当年那样,带领队员凭着“愚公”般的精神都一一化解。

  荒山上种树最关键的是保墒问题,采用传统办法种树,费再大的劲成活率也是极低,采用“郝式造林法”成功化解了这一难题。“套袋和填玉米轴都是为了延长保湿时间。”郝文朕向我们介绍,“育林板也是种树的一大‘法宝’,以前雨水顺着山坡流,现在有了育林板,把育林板插在树苗下坡的一面,雨水就能蓄积起来,同时又拦截了坡上方滑落下来的泥土。”

种好的树整整齐齐排列着。 长城网记者 郭硕 摄

  郝文朕跟着父亲种树之后,发现之前的育林板都是人工做的,做工粗糙,雨水蓄积效果不好,既厚又重,工人搬运起来也比较吃力。后来,郝文朕对育林板进行改良,改用机械制造,不仅轻薄,而且蓄水效果好。他的这一项技术还申请了国家专利。

  植树过程中,郝文朕对造林队员要求一丝不苟,从囤树苗、运树苗,到挖坑、装袋,再到浇水、埋坑,包括树苗修剪、废弃垃圾收集……每一项工序都严格标准,逐一验收,确保树苗成活率。

  树苗,一年年长高;林地,一片片扩展;荒山,一点点变绿。看着满山的树苗不断长高长大,郝文朕心里特别高兴,他也渐渐爱上了种树,把种树当做一份事业来做。郝文朕说,种树虽苦,但他却乐在其中。

中午时分,造林队员扛着种树工具下山。长城网记者 郭硕 摄

  “郝式造林法”被推广 更多荒山变林海

  “郝式造林法”的成功,使得这一技术被全面推广。这种方法不仅解决了浅山丘陵区缺水少雨的不利因素,变雨季造林为春夏秋三季都可以造林,且大大延长了造林时间,还稳定提高了造林时效。郝景香的造林法在全省造林现场会推广时被这样总结:“郝式造林法”固土、积水、保墒、防火,成活率高,有极高的推广实用价值。

  郝景香专业造林队在郝景香和郝文朕的带领下,先后实施了邢左路绿色通道工程、生态防护林国债造林工程、皇羊路绿色通道工程、退耕还林荒山匹配造林工程、中央财政补贴造林工程、邢台市水生态修复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等重点工程。他们还营造了董家沟生态防护林亮点工程、邢汾高速水生态修复精品工程、邢和路荒山绿化工程、邢衡高速省级太行山绿化试点示范工程、德龙钢铁造林基地工程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正在显现。八年来,采用郝式造林法造林13万多亩,植树1000多万株,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在95%以上。

中午时分,造林队员扛着种树工具下山。长城网记者 郭硕 摄

  在郝景香和郝文朕的指导下,邢台的西部太行山区,石家庄的井陉县、鹿泉区,邯郸的武安县、涉县、磁县,保定的满城区、唐县、涞源县、阜平县、顺平县,秦皇岛海港区,远至辽宁辽阳地区、河南焦作地区已通过“郝氏造林法”辐射带动荒山绿化40余万亩。如果把这些树苗排成一行,长达12万公里,可绕地球3周。

  “郝氏造林法”的经典模式主要针对侧柏、油松两大树种。为实现混交造林、减少病虫害及其他不良因素的影响,郝景香和郝文朕没有停下探索的步伐。2017年,郝景香团队在信都区太子井乡一带尝试用“郝氏造林法”种植酸枣10万余株、黄连木0.5万株。2018年,郝景香团队在参考借鉴国内外同行的经验做法后,创造性地提出“七彩太行”的设想,进一步采用了山桃、山杏、黄栌等本地乔灌木树种,当年在信都区太子井乡一带发展1万多亩,当年成活率在85%以上。

  经过一次次试验、提炼、推广、对比,“郝氏造林法”已日渐完善。如今,“郝氏造林法”在郝景香团队的长期努力下,从早期的1.0经典栽植模式,升级到2.0的高标准、省力化栽植模式,再到目前的3.0的“七彩太行”建设模式,中间大大小小的变革有10余次。

  从老郝到小郝,他们就像拓荒牛一样,咬定“绿化断带”不放松,推动石漠化荒山披上绿装,凭着克难攻坚的韧劲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带领造林队员克服重重难题,接力演绎着“荒山绿化新愚公”的感人故事。

邢台市信都区浅山丘陵区航拍图。 长城网记者 郭硕 摄

  “正是这些邢台人一辈又一辈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才能创造出荒山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这也是邢台市弘扬塞罕坝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体现。”邢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信都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安志红说道。

关键词:种树,浅山丘陵区,邢台市责任编辑:齐彦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