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邢台讯(记者 刘杨 通讯员 许金亭)近年来,清河县打了一场漂亮的脱贫攻坚战:全县建档立卡的4409个贫困户,绝大部分已摘掉贫困户帽子,现有的贫困户仅剩6户18人。这骄人的脱贫攻坚业绩是如何取得的呢?该县县委书记王俊红说:“是变革农业经营模式,唱活产业扶贫大戏的结果。”
搭建扶贫平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清河县着力搭建农民脱贫致富的平台,出台了“关于鼓励农民土地流转,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暂行规定”,并通过招商引资和鼓励本地有实力的创业人士投资农业。春风唤得百花开。家住廊坊的赵玉芬,在清河农业招商中通过前来考察,果断投资2000多万元,流转了2000亩土地,栽种了千亩林场,建起了百亩优质葡萄园,林下搞起了绿色饲养,这一集休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农村庄园,成了城乡人们向往的热土;本地农民王垂耀原是做羊绒生意的一个企业家,他通过市场调查,看到了绿色农业的发展潜力,在家乡流转了600多亩土地,搞起了富硒农业生产……就这样全县陆续涌现出了各类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620多家。
带动农民致富。随着规模化农业的崛起,县委政府又适时制定了“关于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扶贫致富的实施方案”,在县委政府的引导下,各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在用工方面开始向贫困人群倾斜。连庄镇规划建设的3.5万亩的农业园区,先后建立了25家合作社,在这些合作社里长年打工和做季节工的农民就有1300多人,长年打工的年收入3万多元,一般季节工,收入大都在一万元以上。垂耀农场每年付给打工农民的工资就达30多万元。西野庄村的郭兴荣老两口都在村金银花合作社当季节采摘工,仅此一项收入就有1.8万元。
力求高质量脱贫。拥有460户2300多口人的新街村地处冀鲁交界处,偏远的地域造成该村的经济发展一直落后。在乡村振兴中,该村党支部顺势而为,多方筹资100多万元,建起了50亩大粮食交易市场,市场内设有地秤、脱粒、包装销售、运输车辆租用等。交易区域波及冀鲁豫,日交易粮食800多吨。随着交易市场的火爆,市场内装卸工,包装工,以及保卫人员就有600多人,同时村里农民还添置了100多辆运输车辆,为购粮商贩运送粮食。一个粮食交易市场不但每年为村集体带来30多万元的收入,同时也带动了全村人高质量奔小康。农民郝俊杰带着儿子两人过日子,是村里的一个贫困户,建起粮食市场后,郝俊杰在市场当上装卸工,年收入达31200多元,实现高质量脱贫。据悉,该村去年人均收入达到16000多元,比建立粮食市场前翻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