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邢台要闻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蹲点调研】河北临城:让脱贫搭上“旅游+”专线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齐彦红 王永周 杨国芳
2019-07-12 19:47:24
分享:

  长城网邢台讯(记者 齐彦红 通讯员 王永周 杨国芳)临城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同时又是旅游大县,景色秀美的天台山、风光旖旎的岐山湖、国家森林公园蝎子沟、北方第一洞崆山白云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普利寺塔……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临城县将旅游业与扶贫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旅游扶贫的新路径,通过发展乡村游、休闲游、采摘游等,用美景敲开致富门,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步伐,一个个贫穷落后的村子变成风景宜人、特色鲜明的观光点,一户户缺少经济来源、收入渠道单一的贫困户依靠旅游走上致富路。

  “目前,临城依靠丰富的景区资源,加快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形成了四大特色乡村旅游片区。”邢台市委常委、临城县委书记宋向党介绍,依托崆山白云洞,形成为观光游客提供简单食宿的农家院;依托岐山湖水库,形成以垂钓和特色餐饮为主的渔家小院;依托蝎子沟景区的原始次生林,形成为避暑休闲游客提供山味野食的山庄小院;依靠石邢公路果蔬大棚基地,形成为游客提供采摘加用餐的大棚小院。实现春季赏花、夏季避暑、秋季采摘、冬季观洞,四季旅游不断档。

游客在梨园内采摘梨。 王永周 供图

  “旅游+采摘”:支角村的葡萄不愁卖

  日前,临城县支角村的甜瓜大棚里人头攒动,来这里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妈妈,你快尝尝,这个甜瓜真甜!”来自石家庄的自驾游张建涛夫妇带着女儿正在采摘成熟的甜瓜。

  临城地处太行山东麓,七山一水二分田,山场面积达62.4万亩,然而,乡亲们守着山场资源,却代代受穷。近年来,临城县扶贫开发工作以“生态致富、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力开展山区综合开发,建成116条经济沟。

  “绿油油的山场就是最好的自然旅游景点。”宋向党说。临城县借势建成大中小水库19座、塘坝452座,目前已发展旅游景点70多处,农家乐、渔家乐近百个,观光采摘园160个,邢窑遗址、普利寺塔、补要村遗址等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形成了集洞穴、山水、湖泊、森林、文物古迹、遗址遗存和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体系。全县拥有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2个(蓝天生态园、尚水渔庄),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绿岭核桃小镇),省级美丽乡村2个(古鲁营西村、乔家庄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驾游村),临城还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多个荣誉称号。

  围绕秀美风景,许多村庄做起“对接景区”的文章,支角村便是其一。该村有荒坡地3000多亩,杂草丛生,没有收益。村两委班子在当地政府带领下多次外出考察学习后,决定建设果蔬大棚,发展采摘游、乡村游。该村村民以土地“入股”建设“龙凤山庄”现代农业观光园区,在园区前五年建设时期,农业合作社以每亩700元付给村民租金,五年后,园区产生收益,村民则参与分成,其中流转土地村民占40%,合作社占40%,剩下的20%作为集体资金,以帮扶村里的困难群众或贫困学生。此外,该村以扶贫项目资金直接入股的形式,让贫困村民成为股东。

  如今,支角村建成20个葡萄大棚,200亩西瓜、300亩甜瓜,贵妃苹果、黄金蟠桃、薄皮核桃等2000多亩,成为临城出了名的果蔬大棚基地。“临城至高邑的连接线修通后,省会前来采摘、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该村大棚种植户宋立波说。

  除了支角村,还有北程村的百年梨园、三岐村的草莓等,在石邢公路两侧、临万线两侧已形成长达10多公里的高效蔬菜瓜果产业带,沿线建成果蔬大棚100余个,涉及10个行政村,从业人员1000余人,年经济效益达千万元以上。

游客在牡丹园内观赏牡丹。 王永周 供图

  “旅游+农家乐”:产业融合助推休闲旅游

  站在临城县西竖镇岐山湖畔一块开阔的高地上,举目远望,四周的果树园、农家院,与岐山湖的美丽水景相互映衬、融为一体。

  “去年邢台市秋季旅发大会就在这里成功举行,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旅游的信心。”岐山水镇栖心湾负责人陈旭说。西竖村村民葛贵钟,跟兄弟在岐山湖景区里合开了一家酒店,三层小楼,1000平方米,一次可接待300多人。经过去年举办市旅发大会宣传推介,他营业收入翻了一番。“不知不觉,村里又冒出50多家农家乐了。”

  “饭菜香、环境好,农家乐的生意自然好。”农家乐经营者麻晓奇说,周末和节假日游客到临城看看溶洞、到岐山湖划划船、爬爬天台山、到白台峪村赏赏花,再亲手采摘些葡萄、甜瓜,吃饭自然选择有当地特色的农家乐、渔家乐。“我去年的收入有10多万元,有些效益好的农家乐、渔家乐,年收入有几十万元呢!”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胶泥沟等景区附近的村民们通过发展农家乐、大棚采摘游等,村里一半以上的贫困人口参与旅游相关产业,年人均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

  如今,看着当年种下的果树,南沟村村民安振杰仿佛是在看自己的孩子一般慈爱。“过去,村里有铁矿,产生的废渣随处可见,废气使空气变得污浊。”安振杰说,现在好了,出了家门就是满眼的果树林,空气新鲜了,心情也舒畅。每到周末、节假日,村里总会出现很多陌生的面孔。“那些人都是旅友!”

  栽得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临城县植被茂密的山场好比一个大氧吧,成为游客休闲的好去处。

  在临城,以林果产业为基础的生态休闲旅游业也发展得风生水起。近些年,临城积极推动园区由卖核桃向卖生态、卖风光转变,依托绿岭万亩核桃种植基地建设了“核桃小镇”,集生态采摘、养生度假、拓展训练等功能于一体,闻讯赶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作为临城最具品牌影响力的核桃生产企业,绿岭公司在核桃示范园内匠心独具地打造了多个蕴含文化元素的“微景点”:具有72种世界各地核桃品种的“核桃联合国”,波光粼粼的人工湖,古色古香的桃源宾馆,别有趣味的水上乐园和树梢休闲街……

  “2016年试营业,接待游客1万多人;2017、2018年更是突破了8万人。”绿岭核桃小镇项目负责人路京振说。

游客采摘甜瓜。 王永周 供图

  “旅游+服务”:家门口也有钱赚

  “您请!”在该县西竖镇云湖假日酒店,身穿西服套裙的张会芳,看上去干净、利索,她热情地招呼着进入酒店的客人。

  “我是西竖镇彭家泉村的,我们村是个移民村,修建岐山湖水库时村子搬到了现在的地点。家里的收入全靠我爱人打零工,一年下来只有一两万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张会芳今年三十出头,虽然也想过出去打工赚钱,可出门远了,家里的老人孩子无人照顾。

  改变是从几年前开始的。“政府组织技能培训,有计算机、会计、社交礼仪等,培训考试合格后,发给证书。”张会芳说,村里好多和她年纪差不多的姐妹都参加了培训。张会芳参加了酒店服务员培训,也因此有了现在的工作。

  “在这打工,离家不远,农忙时还能帮着家里干点农活。收入也不算少,每月两三千块钱,既顾了家,又挣了钱。现在家里一年收入有5万多元,是原来的两倍多。”张会芳说,村里好多和她一样的姐妹都在旅游区打工。

  为了使更多的人尽快摆脱贫困,临城县充分利用职教中心石城分校等培训优势,把旅游和当地百姓就业结合起来,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扶贫工作思路,组织实施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分级分类开展培训。目前,依托石城职中分校等8所培训学校已累计培训4950多名农民。同时,统一规划渔家乐、农家乐的招牌式样,完善服务设施,规范管理,改造厕所,统一服务员着装,不仅提升了旅游服务品质,也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有钱赚。

  近几年来,临城按照“户户有项目、村村有产业、乡乡有特色”的思路,逐步形成集果品生产、生态采摘、户外拓展、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农业格局,累计带动4万多农民吃上了休闲农业饭,年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今年清明、五一、端午等假期,临城旅游业异常火爆,门票收入较往年同期增长了10%以上。来自邯郸的游客魏志辉说:“真没想到,一个山区小县的绿化搞得这么好,群山苍翠,满目绿色,再加上时令瓜果采摘、鲜花观赏,真是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宋向党说:“临城正以优良的旅游资源为背景,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群众收入,通过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与农业融合发展,助推脱贫攻坚。”

关键词:旅游业,脱贫攻坚,临城县责任编辑:齐彦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