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邢台要闻

邢台南和区“喜迎二十大·邢台新跨越”主题新闻发布会全程实录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魏亚慧
2022-08-12 10:51:36
分享:

新闻发布会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魏亚慧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魏亚慧)8月11日,邢台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喜迎二十大·邢台新跨越”南和区专场新闻发布会,南和区相关负责人向大家介绍该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成效,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实录如下:

  邢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苑冀川: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喜迎二十大·邢台新跨越”主题发布会的第8场,主要向大家介绍南和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成效,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是:中共邢台市南和区委副书记、政府区长张守锋,南和区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区长李宇晓,南和区政府副区长赵创立,南和区政府副区长王兴国。

  下面,我们先请张守锋区长作情况介绍。

  中共邢台市南和区委副书记、政府区长张守锋:

  各位新闻界朋友:

  大家好!我是邢台市南和区委副书记、政府区长张守锋。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谨代表南和区委、区政府和全区人民群众,向长期以来关心、关注、支持南和发展的各级领导、新闻媒体、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南和区总面积405平方公里,辖5镇3乡、1个省级开发区、218个行政村和8个社区,总人口41.3万。南和建制于西汉初年,拥有2200多年的厚重历史,自古“人和而知礼,物厚而阜安”。2020年6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南和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和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妥善应对风险挑战,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全区经济社会砥砺奋进、稳步前行。尤其是2022年,区委、区政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把疫情管住了,又把发展稳住了,“总盘子”越来越大,家底越来越厚,综合实力越来越强。

  ——十年来,我们稳中求进、进中求优,整体实力明显提升。深刻认识实体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性支撑作用,持续优化提升投资结构和规模。经济总量创新记录。2021年,全区生产总值达92.22亿元,是2012年的2.4倍,年均增长9.93%;全部财政收入完成9.56亿元,是2012年的2.91倍,年均增长12.6%;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53亿元,是2012年的2.99倍,年均增长12.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36369元、19981元,年均分别增长8.87%、11.81%。招商项目成效显著。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外资、内资、国资、民资、融资并重同引,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的优质项目相继落户。累计引进内资68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38万美元,实施市级以上重点项目88个,规上企业、上市企业、中国驰名商标企业分别达60家、6家、7家。2021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营业收入、上缴税金分别达54.7亿元、268.3亿元、6.91亿元。平台支撑坚实有力。经济开发区新入驻企业143家,营业收入达179.59亿元,年均增长7.8%,顺利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先后获评全国创新创业10大示范基地、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宠物产业园“一核两区框架”全面拉开,区内华兴、伊萨、派得、荣喜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加速成长,宠物产业奥特莱斯、创客园等一批基础设施相继投用,宠物小镇入选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十年来,我们转型发展、跨越赶超,产业实力明显壮大。立足区域产业基础,持续深化结构调整,大力转变发展方式,优质产业迈向中高端。结构调整实现突破。在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中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升级不断加快,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7.1%、10.5%、11.9%,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85%。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农业产业化率达74.93%,入选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宠物产业领跑全国。构建了以宠物食品、用品为中心,涵盖“衣食住行、生老病亡”全产业链条;宠物食品、豆腐猫砂产销量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60%、30%以上,均居全国第一;全国十强宠物食品企业独占4家,“中国宠物产业·南和指数”填补国内空白,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开创国内先河,获评中国宠物食品之乡、河北省宠物产业名县,被商务部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健康食品不断壮大。形成了从田间地头到生产车间到百姓餐桌的全产业链条;金沙河挂面年产销量连续13年全国第一,获省食品领军品牌,被评为国际标准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其“三产融合”“企社联盟”模式得到各级领导肯定,全国粮食三产融合等现场会在我区召开。现代物流异军突起。阿里巴巴南和超级产地仓、京东物流产地仓成功投运,润沃物流、中铁格力飞豹等一大批现代化物流企业加速建设,兆美网络入选省工业化互联网创新发展重点培育项目,全区网络年零售额超22亿元,获评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被确定为国家“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

  ——十年来,我们无私奉献、无微不至,发展环境明显优化。紧紧盯住各种瓶颈制约,大胆闯、大胆试,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各项改革深入实施。全市率先完成机构改革,企业承诺制改革入选市级试点,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经验全国推广;“放管服”改革累计下放审批事项198项,全区1341项政务事项网上可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一窗一号一次”模式、“八办工作法”等全省推广;“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纵深推进,35个承诺制项目全部开工;农村改革持续深入,土地流转突破24万亩、流转率达54.9%。创新动能不断增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6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65家、科技小巨人6家、省级以上创新研发平台6家;引进国家级专家1名、博士100余名;与中国农科院共建宠物食用品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中心,与中国农大共建园艺工作站,与河北农大共建宠物食品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我区成功入选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单位。要素保障更加有力。累计争取债券资金45.5亿元,减费降税8.7亿元;引进域外金融机构6家,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年均分别增长15.96%、24.91%。创新“内挖外找”等机制,完成供地1.2万亩,在全市率先完成国有建设用地动态巡查;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参评企业亩均税收达2.45万元。今年以来,“标准地”供应全市前三,供而未用土地处置全市第一。

  ——十年来,我们完善功能、释放活力,城市形象明显改观。自我加压、主动作为、加大投入,着力推动城市“四位一体”,展现高质量发展形象。规划引领坚实有力。坚持无规划不设计、无设计不施工,聘请上海同济大学,高标准编制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高质量完成乡镇、村庄规划,“三区三线”阶段成果报省待批,确定了“两带五组团”总体空间布局,加速融入“六区”一体化格局。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房地产开发289万平方米,幸福小学、宋璟学校等教育设施发挥效益,新中医院、区医院医共体等医疗设施补齐短板;打造形成了“十三横十一纵”的路网格局,城区道路长度由32.5公里增加到87公里;城区面积扩大到10.5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增加至10.5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59.37%。宜居指数不断攀升。全市率先打造城市特色风貌,创新“以绿养绿”绿化新模式,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1.27%、45.39%,获评省级生态园林城试点、国家级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全市第1,省级洁净城市通过复审,获评省人居环境进步奖、县城建设样板示范县,全市率先创建成国家级园林城、卫生城。城市活力加快释放。会展中心、金融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等一大批功能性项目建成投运,全市首个县区级综合性博物馆月底开放,区内首个五星级酒店年内建成,开工入库城市经济综合体10个,建成税收超500万元楼宇16幢,打造市级绿色社区4个、省级园林式小区1个。

  ——十年来,我们筑牢根基、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明显加快。切实保障粮食安全,积极培育富民产业,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实现新提升。产业基础不断稳固。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3万吨以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5万亩,全省第1;“马兰1号”示范田小麦平均亩产863.76公斤,创全省之最;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在全国推广。我区先后获评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单位等一批国省荣誉。农村面貌深入改善。建成全国文明村镇2个、国家级森林乡村6个、省级美丽乡村30个;垃圾处理、道路硬化等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全市“五德共治”现场会在我区召开,道德“红黑榜”在全省推广,国家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通过验收,获评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国家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农民增收渠道更广。强筋小麦突破18万亩,蔬菜、中药材、林果等播种面积达12.8万亩,鲈鱼养殖突破千亩;打造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家、省级9家,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全市首个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建成电商聚集区1个、孵化园4个、直播孵化基地8个,直接吸引就业超2万人,增加居民纯收入3亿元。

  ——十年来,我们不弃寸功、日夜奋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依法依规、科学精准、阳光公正、铁腕治污,加快绿色发展。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建立“3+2”生态环境监管网络,督查组全天候巡查,环保专家驻点指导,打出涉气企业减排、玻璃行业压产等系列组合拳,清洁取暖全覆盖,“散乱污”动态清零,全市率先实现城区餐饮油烟在线监控。2021年,PM2.5平均浓度全市第1,为全市空气质量“退倒20”做出了南和贡献。水环境治理持续加强。河长制“大数据”管理,综合治理河道47公里,河湖清“四乱”3万立方米,累计补充生态水3.2万立方米、压采地下水1789万立方米。2021年,浅层地下水位回升4.48米、全市第1,河长制获省级奖励、全市唯一,获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土壤治理持续深化。全市率先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固废储存场所全部实现达标规范,在全市率先完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全覆盖,全区固废全部实现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我区成功获评省级森林城市。

  ——十年来,我们以人为本、增强福祉,社会事业明显进步。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民生支出达150.4亿元,年均增长10.2%。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统筹整合资金5.54亿元,创新入股分红等7大扶贫模式,建立了“114”防贫防返贫检测救助体系,提升了44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开发扶贫产业项目29个,建成特色产业样板村、扶贫产业园各7个。4403名贫困群众携手迈进小康,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加20.94%,连续3年省考皆为“好”的等次。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全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连续四年全市第1,农村低保由1320元/年提高到4836元/年;建成保障性住房1812套,改造农村危房3000户;返乡创业1.4万人、带动辐射3.2万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全省率先开通残疾人两项补贴“跨省通办、全国一网办理”;省殡葬改革现场会在我区召开,被确定为省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试点。公共服务亮点纷呈。顺利通过教育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获评全国新教育示范区;医疗救助出院直报入选全省典型案例,农村健康大院建设全省推广,创成国家健康促进县和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成4A级景区1家、3A级3家,入选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创建单位、省级文化和旅游标准化试点,获评省体育工作最佳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市率先实现综治视联网、调解机制三级全覆盖,平安南和建设扎实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深入开展,获评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创新“双购买”专家隐患排查治理模式,推行“双控”机制建设,代表省市顺利通过国务院安委会巡查和国务院食安委督查。

  ——十年来,我们改进作风、提升效能,自身建设明显加强。坚持以新理念引领全区工作,以新思路推动发展建设,以新形象凝聚民心民力。工作作风持续转变。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四史”等主题教育,压茬推进“三创四建”“三重四创五优化”等活动,认真办理人民网留言、市长热线,开通“民声直通车”,行政中心受理各类事项30万件,办结率达100%。依法行政扎实有效。刚性落实政府常务会学法、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等制度,法律顾问实现部门、乡镇全覆盖,政府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规范重点工作流程,有效消除行政审批等寻租空间;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监督,认真高效办理每一件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廉政建设不断加强。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相关规定,坚持重大项目、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思想,审计和财政监督等卓有成效,交易中心进场项目2200宗,增收6.15亿元、节支2.83亿元,被确定为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示范县。

  十八大以来,南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已经实现了阶段性突破。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推进结构优化、转型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下一步,南和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向解放思想要活力,向奋发进取要成效,全力打造宠物产业之都、现代农产品加工基地、商贸物流基地,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南和新篇章。

  一是坚持产业强区,提升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健康食品产业引领模式创新,规模效益走在全国前列;宠物产业参与国际分工、标准制定,创成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宠物产业之都;紧跟国家政策,构建再生资源产业体系,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园。

  二是坚持宜居宜业,展现高质量发展新形象。大力实施城市更新,铸就邢台东南新锐之区。南部城区,优化中央创新、公共服务等板块,建设产城融合人文之城;北部新城,引入央企,打造电商经济、高端制造等板块,建设生态科创示范之城。

  三是坚持乡村振兴,夯实高质量发展新基础。一二三产相融合、线上线下相结合,人居环境精品村、文明乡村全域覆盖,建成国家级数字乡村示范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乡村振兴引领区。

  四是坚持创新驱动,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持续深化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等高端院校的合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外引内育一批领军人才、创新人才、乡土人才,在全省科技跃升计划提升至A类。

  五是坚持生态优先,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生态环保之路,完善生态保护体制机制,一体推进蓝天、碧水、净土工程,空气质量保持全市前列,消除重污染天气。

  六是坚持人民至上,增创高质量发展新福祉。实施全民收入5年倍增行动,依托产业带动就业、促进创业,居民收入水平和增速进入全市前三;建成文化教育强区;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健康南和;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打造平安南和。

  邢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苑冀川:

  感谢张区长的介绍,下面欢迎各位媒体记者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

  河北日报记者:

  近年来,南和区政务服务环境不断优化,请简单谈一谈十八大以来南和区在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政务服务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邢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苑冀川: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请南和区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区长李宇晓回答。

  中共邢台市南和区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区长李宇晓:

  十八大以来,南和区坚持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极大地优化了政务服务环境,企业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一是实现行政审批一站式办理。学习借鉴外地先进地区经验,于2015年8月设置行政审批局,将分散在17个部门的2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统一划转,真正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创新推行行政审批“码”上办、“企业开办综合服务专区”等举措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二是推行审批事项清单式管理。将审批事项的依据、流程、时限等通过政府网站等多途径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做到了清单之外无审批。特别是持续完善并联审批、联合审图等措施,从项目立项到施工许可最大限度优化流程、精简材料、压缩时限,申请材料由119件精简至48件,审批时限由221天压减至32天,极大地加快了工程项目建设步伐。三是破解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在全区各乡镇设置了“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下放各类事项198项;在各村和社区建设了高标准综合服务站,下放事项37项,基本实现了“大事不出乡镇、小事不出村居”。

  下一步,我区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勇于改革创新,大力实施“政务服务就近办、网上办、自助办提升工程”,让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少跑腿、更便捷。

  邢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苑冀川:

  感谢李宇晓先生的解答,下面请继续提问。

  中国商报记者:

  近年来,南和城区面貌日新月异,先后荣获了国家级园林城、国家级卫生城、省级森林城市等多项殊荣。请问,在城区园林绿化建设中有什么宝贵经验?

  邢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苑冀川: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请南和区政府副区长赵创立回答。

  邢台市南和区政府副区长赵创立:

  2015年以来,南和区在全市首个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省级生态园林城创建,坚持“以人为本、以史为脉、以和为魂、以绿为韵”,“园林+园艺、绿化+文化、科技+产业”,精心打造“精致、独特、典雅、生态”新南和,城市绿量和绿化品质显著提升,城区绿地面积从2012年的250万平方米跃升至433.3万平方米,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从2012年的33.33%、38.67%、10.28平方米,跃升至41.27%、45.39%、12.53平方米,“三绿”指标走在20个县市(区)前列,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一)点线面结合,努力实现全区绿化全覆盖。结合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目标打造,坚定不移推行绿化“六建”工程:一是游园当作景观建,彰显文化内涵。高标准建成了分别凸显“和、梅、水、史”文化的和阳公园、人民公园等4处公园和和阳游园、怡园等30余处游园,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建成省四星级公园2个、三星级公园游园3个;二是道路当作绿廊建,广布生态绿带。以立体苗圃形式、城市景观标准,打造了八横十一纵的规模型绿网,建成省市级园林式街道13条;三是单位、小区当作园林建,遍设园林景观。启用了绿色图章,严格绿化规划审批验收,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破硬还绿,各单位、小区相继进行了庭院绿化,建成省级园林式单位小区28个、市级园林式单位小区25个;四是城区当作公园建,打造城市绿肺。投资1.2亿元,建成环城区东部和南部宽1000米生态防护绿化带,构建起城区的生态屏障,发挥了城市“绿肺”功能;五是企业融入城市建,处处彰显绿化精品。按照产城融合理念,建一企成一景,建成了金沙河面业、建投邢台热电厂等一批园林式企业,形成了“企在绿中、绿在园中、交错掩映、宜业生态”的园区景观;六是城区当作森林建,壮大绿色产业。围绕“绿色南和、生态南和”目标,大力发展生产绿地,做大做强绿色产业。

  (二)崇尚节约理念,探索小城大绿化模式。一是绿化多采用本地树种,以乔灌为主。二是创新推行景观式苗圃绿化,以绿养绿。对城区闲置及边角地块,均采取林苗林花间作方式发展生产型绿地,按时令定期对行间植移栽,既保证了绿化效果,又减少了财政投入。三是兴和园借助低洼地势,挖坑成湖,堆土成丘,建成了积雨型水上公园。人民公园利用废弃砖窑,依地势建园增绿,窑址作文化,窑坑变湖面,建成了生态亲水景观。

  (三)坚持精细管护,全面塑造绿化特色。一是对城区公共绿地实行分级养护精细化管理,做到管理标准、管理范围、管理责任精细定位。同时,对各管养企业实行百分制考核,进一步提升绿地管护水平,确保绿化成果。二是对占用绿地实行审批制,一律有偿使用、限期复绿,有效保护绿地。三是相继出台了绿线管理、绿地管护、古树名木等制度,成立了绿化管护公司,所有绿地量化目标、明确责任、细化考核,保障了园林绿化持续健康发展和良好生态环境长效化。

  邢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苑冀川:

  感谢赵创立先生的解答,下面请继续提问。

  邢台日报记者:

  南和区作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在乡村振兴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实效?

  邢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苑冀川: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请南和区政府副区长王兴国回答。

  邢台市南和区政府副区长王兴国:

  近年来,南和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与中国农科院联合打造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与河北农大共建乡村振兴研究院,全市首个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一是产业更兴旺。重点发展“万元钱”特色农业,鲈鱼养殖破千亩,强筋小麦超18万亩,获评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健康食品产业构建了从田间地头到生产车间到百姓餐桌的产业链条,农业嘉年华田园综合体入选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两品一标”产品32个,获评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二是乡村更宜居。全市率先实现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全覆盖,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5%以上,承办全省卫生创建暨农村改厕工作现场交流会;建成省级美丽乡村30个,国家数字乡村建设通过评估,获评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和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三是乡风更醇美。和阳镇荣膺国家级文明乡镇,贾宋镇北师村、阎里乡宋台村获评国家级文明村,5个乡镇、22个村获评市级文明村镇;“道德红黑榜”全省推广,“两会一约一榜”实现全覆盖;四是社会更和谐。区乡村三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中心全部投用,建设“三无三百”标准村209个,赵牌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62个村集体收入达到30万以上。五是百姓更富裕。打造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家,入围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省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单位;慧创创业就业孵化基地获批河北省创业大学、全市唯一;建成创业孵化基地4家,入驻实体227家、带动就业1000余人,国家级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完成建设。下一步,南和区将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助推乡村振兴。重点实施乡村建设“两步走”战略,以片促面着力打造成方连片美丽乡村示范带,2022年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村庄为核心集中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片区,聚力打造南和示范片、邢台示范区,突出示范引领效应;2023年以后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已争取债券资金3.7亿元、省级资金1930万元、市级资金432万元,整合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2000万元,重点实施了8个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硬化、9个村庄绿化提升、36个村污水管网建设、63个村街巷硬化。正在争跑8亿元债券资金,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邢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苑冀川:

  感谢王兴国先生的解答,由于时间关系,再提问最后一个问题。

  南和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撤县设区后,南和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推进主导产业发展上南和区有哪些调整?将制定实施哪些创新性举措?

  邢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苑冀川: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请南和区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区长李宇晓回答。

  中共邢台市南和区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区长李宇晓:

  在新的历史时期,南和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结合南和实际,谋划了五大主导产业。一是宠物产业。立足宠物产业基础优势,依托宠物产业园核心区,构建“一心、两园、多点”的宠物产业集群空间布局,加快建设“中国宠物产业之都”。二是先进装备制造业。以现有装备制造业为基础,顺应智能化、高端化和精密化“三化”方向,积极承接京津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转移,推动装备制造业提档升级。三是健康食品产业。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发展粮油加工、健康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四是商贸物流产业。依托区位优势,借势区内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和大型物流企业的飞速建设,打造冀南综合物流园区。五是循环经济产业。抢抓2022年国家支持循环经济发展机遇,率先在全市规划建设了占地2000余亩的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

  围绕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区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创新创业格局。一是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提升创新能力,着力构建多主体协同、多要素联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二是做多做强创新主体。突出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培育与引进并举,实施创新主体裂变增长计划,建立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现有企业创新升级和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三是广聚各类创新人才。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坚持外引内培并重,拓宽招才引智渠道,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快推进人才制度改革,构筑具有高度竞争力、辐射力、引领力的创新人才战略高地。四是打造技术创新高地。统筹抓好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

  邢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苑冀川:

  感谢李宇晓先生的解答,谢谢各位发布人的介绍,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南和区责任编辑:魏亚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