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记者 刘伟 郭硕
谁是最了解水的人?
哪条河水位高,哪条河水位低?他们心里都有“数”。
哪条河脾气“急”,哪条河脾气“缓”?他们最为摸得“清”。
他们就是“水文人”!
“七下八上”主汛期,长城新媒体记者站走近河北省邢台水文勘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邢台水文中心)一线“水文人”,探秘每一个水情预警和水文测报应急响应背后的数据“源头”,直击他们每一次面对暴雨洪水的果敢与坚毅,见证他们每一程逆行路上的初心与担当。
一辆车:水文尖兵流动的家
7月20日,邢台市普降大暴雨。
7月21日11时30分,邢台水文中心启动水文测报Ⅳ级应急响应。
“拿上设备,走!”邢台水文中心监测科科长孙英志与同事贾利国、关红玉迅速集结,组成一个水文应急监测组,开上一辆装满监测设备的面包车,赶赴小组负责的沙洺河、留垒河、南澧河等5个应急监测断面,负责水文数据监测工作。
形势愈加严峻,7月21日21时30分,水文测报应急响应由Ⅳ级提升到Ⅲ级,7月23日22时,由Ⅲ级提升至Ⅱ级。
“这一出来,都4天多了!”25日下午17时左右,记者在沙洺河应急监测断面见到孙英志,他和队友正在进行水位和流量监测。
找准位置,贾利国、关红玉两人配合,熟练地将钢尺水位计的卷尺慢慢放至水面。固定点高程减去钢尺水位计读数,“水位46.36米”,孙英志马上报出水位数,并记录下来。
雨后伏天,异常闷热,作业过程始终穿着救生衣,三人的汗从不断从额头沁出,啪嗒㕷嗒顺脸颊而落。
7月25日下午,邢台水文中心监测科孙英志(中)、贾利国(左)和关红玉(右)在沙洺河用ADCP监测河流的流量。记者 郭硕 摄
顾不上擦汗,测量完水位,三人转身走到河道边。贾利国和关红玉合力抬起四五十斤重的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放入水中,流速仪像一条黄色的小船一样飘浮在水面。贾利国站在桥上,用一条长长的绳子拖拽“小船”在河面慢慢移动。
“这台测速仪是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流量监测仪器。”孙英志向记者介绍道,测速仪利用声波换能器向水中发射脉冲声波根据反射回来的声波信号的多普勒频移,测得水面宽、水深、流速等数据,并自动得出河流的流量。
“流量是61.8 m3/s。”关红玉熟练地操作测速仪连接的电脑,查看数据,进行统计上报。“20日开始,实行一小时一上报制度,测量数据要随时上传。”
“赶紧吃口饭,吃完还要赶到下一个断面。”测量上传完数据,孙英志来到车旁,将每人一个小面包和一瓶矿泉水分别递给贾利国、关红玉,二人一两口就吃完了。
一组一车,吃住不离,昼夜不停,一辆面包车成了这个应急监测小组的“生活中心”。没有热水,只能吃面包、香肠、饼干等,泡面都成了奢望;渴了就喝点矿泉水;困了就靠在车座上眯一会。
三人小组是邢台水文中心5个水文应急监测组的缩影,在夕阳的映照下,他们驶往下一个监测断面,留下了一个个宝贵的实时水情数据。
一间屋:水文数据的智慧大脑
深夜23时许,邢台市守敬北路青年巷11号三楼的邢台水文中心水情分中心内灯火通明。
“嘀嘀,嘀嘀!”水情分中心的手机报汛系统上,不断响起监测断面上报雨水情数据后发出的提示音。邢台市区域内主要河流上22处水文站、12处水位站、264处雨量站及11个应急监测断面,“一小时一报”信息均汇聚至此平台。
“现在每小时要接收到40多条信息,21日-22日降雨较大时,每小时要接收100多条信息。”邢台水文中心水情科副科长吴丽英一边熟练地分析、校核、转发数据,一边向记者介绍道。
环顾约35平方米的机房,墙上挂满了电脑显示器和监控显示器,办公桌上挨挨挤挤排列着七八台电脑,每个电脑前均有一名工作人员在忙碌着,电话铃声不时响起。
7月25日深夜,邢台市水文中心水情分中心,水情科工作人员仍在紧张忙碌地接收、分析、校核、转发数据。记者 郭硕 摄
“别看这小小一间房,全市所有雨水信息都是从这里发出去的。”水情科科长刘超逐个向记者介绍每一台机器的功能:“看,这个是洪水预报系统,能够根据实时降水情况进行滚动洪水预报;这个是邢台市雨水情信息监测平台,将各断面和站点监测到的雨量信息、水情信息实时展示到各级防汛指挥部;这个是手机报汛接收系统,这个是雨情自动测报系统……”
公众熟知的水情预警信息和水文应急测报响应也从这里发出。当全市5个预警断面中有断面达到预警指标时,经请示邢台市防汛指挥部同意后,在河北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发布水情预警信息。在邢台7月11日至12日,17日至19日,20日至23日三次降雨过程中,共发布水情预警信息7次,其中北澧河邢家湾水文站,从洪水蓝色预警提升至洪水红色预警。根据水情发展,启动四次应急响应,截至记者发稿同时,水文测报为Ⅱ级应急响应。
“水文监测数据接收量大、时效性强、准确率高。”从7月8日以来,水情分中心对洪水信息进行滚动预报,截至记者采访时,通过雨水情信息平台,共处理雨水情报文5万多份,发布雨水情简报147期,雨水情日报56期,在邢台市防汛工作微信群发布400多条短信息,提供阶段性分析材料 30多期。
水文情报预报的准确性和预见期,直接关乎防汛指挥决策的科学高效,直接关乎防汛抗洪战斗的得失成败。因为每一个数据、每一份情报,都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邢台水文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和水情科人员全部在岗,连续奋战,吃住在办公室,根据雨水情信息,实时开展滚动预报、做出预警,并与河北省水文中心、勘测队开展三级会商,及时进行指挥调度,为邢台市防汛抗旱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盏灯:水文人深山坚守的信仰
26日凌晨2时30分,太行山深处,月光皎洁如镜,无声地映照着湍急奔涌的河水。
此时的坡底村一片漆黑,河边的一处光亮成了记者前行最好的向导。
目的地是位于邢台市西部山区城计头乡路罗川畔的坡底水文站,一所建站近50年的基本水文站,一所曾遭遇多次暴雨洪水,仍屹立不倒的“英雄之站”。
现在,在这里坚守的是34岁的负责人马金龙,58岁的老“水文人”张利坤,25岁的“新兵”张翔。
7月26日凌晨,坡底水文站工作人员拿着手电来到揽道控制室,进行河流流量监测。记者 郭硕 摄
刚刚利用水文缆道测得一份流量,他们又拿着手电在桥上巡视一圏,才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到水文站办公室。
“连续4天4夜没有合眼了!”作为朱庄水库(邢台最大的水库)入库控制站,坡底水文站负责监测的路罗川河流具有河道比降大、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等特点,“这对水文来说,是最难监测的。”
“从雨水情信息监测平台获知洪水过程要到来之前,我们就要到揽道控制室等候,每个洪水过程至少要测起涨、半坡、峰顶、落坡等5次流量,但是因为不确定什么时候是峰顶,一般高水位情况下要一直测量。”马金龙介绍,每一次降雨后,只要水位有变化,我们就要测量每一个洪水的完整过程,并及时整理数据进行上报。
“22号、23号那几天基本就待在缆道室,下不来了。”没有时间吃饭,没有时间休息,马金龙和同事的眼圈都熬成了“熊猫眼”,头发凌乱,顾不上整理。
水位308.22米,流量32.7m3/s,水势“落”……看到水势渐落,他们稍显宽慰。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坚守就是我的职责。”长达近两个月的主汛期,“水文人”没有假期,24小时在岗,不允许请假。2010年到水文站工作以后,马金龙没有跟妻子庆祝过结婚纪念日,不能陪孩子过暑假,虽心存内疚,但仍无怨无悔。
汛情就是命令!为了这一人生信条,所有“水文人”坚守在每一个防汛抗洪的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