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记者 刘杨 通讯员 王聚芬)信都区西黄村镇在持续改善浅山丘陵区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动全镇山场高标准开发治理步入快车道,培育“千斤粮、万元钱”特色种植基地,力促特色农业遍地开花。
金秋时节,邢台市信都区西黄村镇漫山遍野红艳艳的酸枣,像一串串红玛瑙挂满枝头,农户忙着在田间捡拾酸枣。
“这一带最不缺的就是酸枣,有野生的,有人工抚育的,还有种植的。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酸枣树不光给山场增添了绿色,还发展成为富农产业。”在西黄村镇东川口村,西黄村镇一级主任科员关明峰指着挂满果实的酸枣树介绍,东川口村是全镇酸枣种植最集中的区域,种植面积超过4000亩,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酸枣树,每年人均酸枣收入超过1万元。近年来,东川口村发挥野生酸枣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野生酸枣抚育和人工种植,同时联合高等院校培育优良品种,让荒山坡上的酸枣变身为百姓致富的“红玛瑙”。
浅山丘陵区曾经的荒山坡长出百姓增收致富的“摇钱树”,东川口村酸枣不是唯一的明珠。
在西黄村镇东侯峪村蜜桃种植基地,种满蜜桃树的水平沟一条一带地在山腰间弯弯绕绕,沉甸甸的果实和诱人的桃香令人垂涎欲滴,东侯峪村党支部书记陈立强说:“少量早熟蜜桃已经收获上市,供不应求。2000亩晚熟蜜桃再过半个月就能采摘上市,今年又是大丰收啦!”位于东岳村的肽吉生态农场,高效西红柿采收后种植的大白菜、萝卜等秋季蔬菜长势旺盛,效益可观。小埝村的金银花种植基地、西黄村的桑椹种植、踏溪湖生态观光园的樱桃种植……一个又一个高效种植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在西黄村镇山场扎根拔节,百姓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多年前这一带山场曾经荒芜不堪,经过生态治理、山场开发、农业转型,目前已成为满山绿色的“花果山”。
据了解,西黄村镇地处邢台市西部太行山浅山丘陵区,境内自东向西有石灰岩带、红砂岩带、片麻岩带,山场土层贫瘠,干旱少雨,立地条件差,不适宜农作物生长,大面积山场荒芜,是造林绿化、百姓增收的难点和痛点,一度出现百姓靠山吃山,放养牛羊和开采石英砂、石灰岩等矿产资源现象。
“绿色生态是底色,现代农业是路径,全域旅游是方向,百姓增收是核心。”西黄村镇党委书记郭彦虎说:“山场要绿,百姓要富。西黄村镇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斤粮、万元钱’总体要求,在持续改善浅山丘陵区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动全镇山场高标准开发治理步入快车道,培育‘千斤粮、万元钱’特色种植基地,同时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力促特色农业遍地开花。”
为全面破解浅山丘陵区绿化断带和生态破坏难题,西黄村镇因地制宜实施“植树造林增绿、高效农业增收、农林项目增彩”“三步走”工程,逐步打造“京津冀休闲驿站”。采用“郝氏造林法”对不宜开发荒山种植侧柏、山杏等生态林,筑牢绿色生态基础;宜林山场引导农村群众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花则花,全面调动群众治山治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社会力量投资,集中连片实施山场高标准开发治理,为特色农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在山场绿化和开发治理过程中,西黄村镇结合土地整理、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等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引进规模化现代农业项目,采用“合作社+农户+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等模式,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全镇特色农业项目多头并进,“千斤粮、万元钱”产业稳步推进,红杏、山楂、樱桃、桑葚、蜜桃等多品种鲜果种植如火如荼,中药材和花卉等特色种植也遍地开花,一批特色农林基地初步形成,农业综合效益稳步提高,百姓增收渠道日渐拓宽。
在西黄村镇,过去的荒山秃岭一点点披绿添彩。截至目前,西黄村镇吸引社会资金1.8亿元打造樱桃、桑葚、蜜桃、设施蔬菜、蚂蚱等特色种养基地15个,发展错季蔬菜、高效果品、露天花卉、中药材等特色种植4.5万余亩,带动5000余户农村百姓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