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魏亚慧 通讯员 王聚芬 宋小青)夏日的清晨,位于邢台市信都区李村镇的西北留村,几位村民沿着新打造的书画一条街欣赏书画作品。近千米的墙壁上绘制着上百幅书画作品,有《将近酒》《兰亭集序》等古今诗词名篇,有四季图、“梅兰竹菊”条屏图、宏伟壮观的山水画,也有格言名句……绘制这些书画作品的作者,有农民、环卫工人,也有打工者、个体户,还有退休干部、工人等。
西北留村党总支书记张晓光介绍,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中,村“五老”协会积极出谋划策,提议由爱好书画的村民自己动手美化主街道墙体。书画协会会员“领任务”后,利用业余时间设计、义务绘制,用笔墨和色彩为村庄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集合群众力量参与和美乡村建设,打造主街道文化墙,是西北留村充分发挥公益协会组织作用,盘活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用好乡村人才资源的一个缩影。
张晓光说:“我们充分发挥‘五老’带头作用,依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搭建‘老有所用、老有所为’的新平台,在群众文化活动、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调动村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西北留村常住人口超过5000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近1000人,闲暇时大家坐在一起拉家常或打牌、打麻将,生活相对单调。随着乡村环境提升,村里篮球场、足球场、文化活动室等设施逐渐完善,但使用率却不高。
一边是经常闲置的基础设施,一边是村民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期盼。怎么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乡村生活“活”起来?
“要汇聚百姓力量,发挥好每一名村民的作用,盘活用好农村阵地资源。”张晓光介绍,村里召集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军人、老教师等40多人共同商议,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2021年,西北留村的“五老协会”应运而生。
68岁的“能人”张金中说,“五老协会”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依托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动员有特长的“能人”组建不同主题的公益协会,为村民开展自娱自乐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搭建平台,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真正成为“人人可参与、人人有作为、人人能受益”的文明实践综合体,实现从“建起来”向“用起来”“用得好”转变。
在“五老协会”的动员和鼓励下,书法协会、音乐协会、篮球协会、足球协会、搏击协会、戏曲协会等16个大大小小的协会在西北留村相继成立,每个协会分别推选出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制定相应章程,按照会员们的意见确定活动内容、协调场地、筹备器材、策划比赛。
年过六旬的村民任根生不光是“五老协会”的成员,还同时加入篮球、书法、文艺、音乐等多个协会。他自豪地介绍,村里篮球、足球等稍有规模的协会,会员超过70人,书法、戏曲等规模小的协会,会员也有30多人,男女老少只要爱好都可以加入,有的村民同时加入多个协会,有共同爱好的村民走到一起,“特长”有了更广的“施展”空间,大家在茶余饭后的生活有了更多选项。
为满足群众开展各类活动的场地需求,该村将村民活动中心与村史馆、道德讲堂等进行统筹规划,建成集学教、文化、娱乐于一体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书法室、农家书屋等阵地资源实现共享,大舞台、篮球场和健身休闲花园等场地更加活跃。
舞蹈协会、乡艺协会、音乐协会等逢年过节组织各式各样的演出;篮球协会、足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等组织村里的年轻人、孩子们参加各类体育活动;书法协会、文化协会、文学协会等组织村里的“能人”各展所长,坚持利用寒暑假、周末及节假日开展公益培训班,免费为村里孩子提供艺术培训;书法协会每年春节开展送春联活动,并动手打造书画一条街,美化乡村环境……
“加入协会组织或参加协会活动的村民越来越多,村民业余生活日益丰富,大家伙依托协会策划开展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凝聚人心,团结力量,还能让更多村民受益。”张金中介绍,在村民的积极参与下,村里建成了村史馆、家风家训纪念馆,辑印了《西北留村志》《留住乡愁》等书籍;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等各类典型接连涌现,移风易俗、互帮互助、向上向善在西北留村成为新风尚;好村风、好家风浸润好学风,村里先后走出600多名大学生和各类人才,成为远近闻名的“学霸村”,文明的种子在西北留每一位村民心中扎根、破土、发芽、盛放,文明 “新风尚”已然成为日常“好习惯”。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芽,又香又甜惹人夸……”夜幕降临,夜景灯照亮西北留村,小广场上响起优美的旋律,音乐协会的排练如约上演,有人伴奏,有人合唱;篮球场上,青年组和老年组相约激情比拼;足球“小将”走上球场开启快乐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