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记者 刘杨 通讯员 许金亭)近年来,清河县的养殖业发展已成气候。据悉,该县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户有600多家,生猪存栏近6万头,肉、蛋鸡存栏59万只,鸭、鹅存栏近50万只,还有数目可观的牛羊饲养等。养殖业的发展,不但使一批富裕大户迅速崛起,同时也使全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高质量地脱了贫。
谢炉镇唐辛庄村的唐景斌家有3口人,母亲患有脑血栓后遗症,孩子正在上初中,家里条件极差,唐景斌有时连为母亲买药的钱也拿不出来。为了帮助唐景斌脱贫致富,镇里帮他从银行贷款,搞起了生猪饲养,今年发展到100头的存栏规模,仅上半年出栏50头猪就收入了10多万元,唐景斌一家一举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清河县养殖业给农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是该县把养殖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的结果。全县各镇的书记都亲自抓养殖业的发展,提起养殖,他们都是如数家珍。谢炉镇党委书记杜九星说:“在发展养殖业过程中,既要鼓励有一定实力的农民发展规模养殖,同时又注意在资金等方面向贫困家庭倾斜,全镇发展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户145家,小规模的养殖户比比皆是。比如小许庄村的王玉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四口人,妻子患尿毒症,需常年治疗,为了帮助他摆脱贫困,镇里帮他贷款1万多元,买了两头‘扶贫牛’,使他靠两头牛滚动发展,现在已经存栏12头,如今靠卖成品牛年收入就达10多万元。像王玉生一样由穷变富的人很多。全镇建档立卡的815户1853人,到今年6月底已全部实现了高质量脱贫。”
“提倡绿色饲养,循环利用,是清河县养殖业的一大特点。”该县主管农业的负责人说,为了适应广大消费者对现代生活的需求,积极引导各养殖户在饲养中不使用任何添加剂,让消费者吃得放心。绿色饲养也增加了养殖户的收益。比如,一些林下养殖场,散养的鸡、鹅、大雁,林下吃草、虫,每天早晚补喂米糠麦麸豆饼等拌的饲料。鸡蛋1元一个,鹅蛋最高卖到3元一个。除了当地消费者到养殖场购买外,其余的都定点供给各大超市。连庄镇常庄科村农民刘同军办的肉牛养殖场,种植千亩玉米,秸秆粉碎青储做粗饲料,玉米做精饲料;牛粪用作养蚯蚓,蚯蚓喂鸡,鸡粪在沼气池发电,用作牛场照明。这样的绿色循环利用,不但节约了成本,而且靠着绿色品牌,牛肉畅销京津冀,年纯收入达4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