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记者 冯硕 许艳艳
“原来梨树下长草还能防暑降温、提供养料!我们村都在锄着草呢。”
7月16日,听到山东这边梨园居然有这样的操作,孟洋马上拨通村里的电话,交待村民不要再锄草了,把梨树下的草留下!
仅仅在4个小时之前,这位国家外汇管理局驻邢台市巨鹿县大留庄村的第一书记还在查看村里梨树的长势。下午2点,他已经站在了山东省淄博市伟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梨园里。
孟洋在淄博梨园查看梨树长势。长城新媒体记者 冯硕 摄
“李总,光用氮肥的话,营养够不够?”午后日头正盛,孟洋顾不上湿透的衣服,追着合作社的技术团队,在梨树间钻来钻去。
有黑点的叶子怎么处理?汛期怎么管护?孟洋把“攒”下来的困惑全部道出,求知欲爆棚。然后又划拉着手机照片,跟对方分享村里梨树长势。
“管理得不错,按照这个样子,三年亩产过万斤不是难事!”伟强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李士法说完,大伙都笑了起来。
孟洋迅速估算了一下,按照一斤6-8元的市场价,保守估计,三年后村里的80亩梨园可为村集体增收百万元。
孟洋向伟强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李士法请教梨树种植注意事项。长城新媒体记者 冯硕 摄
“取经”结束,孟洋一行继续留在梨园里,仔细观察每处细节,“消化消化”。
“这梨有啥不同,让你这样上心?”记者总算逮到了孟洋。
“我们种的这叫富硒金梨,目前全国种植面积还不大,河北也很少。这种梨口感好、易储存、富含人体所需的硒元素、市场价值高,而且当年就能结果。将来我们统一包装,走高端路线,让村民获得更大收益!”
随行的大留庄村梨园技术员李化勇插话:“去年9月孟书记来到我们村,一直想找个能持续致富的路子,这才有了富硒金梨。不过,路子有了,要没孟书记,我们还是种不上!”
孟洋一行与李士法交流梨树种植难题。长城新媒体记者 冯硕 摄
“为啥?”记者追问。
“去年年底,我们村刚脱贫,1棵苗22元,1万多棵就是20多万,从哪儿弄这笔钱啊?”李化勇一语道破。
“眼看春耕马上开始,再不种就来不及了,那段时间天天失眠。”孟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贷款、众筹……都没走通。到底怎么办?谁也说不出。后来我想,从众筹再往深一步,好心人给钱,我们补偿梨行不行?来不及了,先试试再说。”
孟洋想到的“以梨抵苗”,即通过互联网、朋友圈等渠道发布“倡议书”,捐赠人每捐赠100元即可获得一棵梨树的挂名权,还能连续3年收到20斤梨作为补偿。孟洋通过同事、家人、朋友及他们的朋友转发、扩散。10天时间,筹了39万。今年3月20日,1.24万棵树苗在大留庄村80亩地里扎了根。
看到长势喜人的富硒金梨,孟洋总算放心了。长城新媒体记者 冯硕 摄
“村里的梨园,承载着我们对捐赠人的承诺,也寄托着村民致富的希望,我这压力可不小啊,要不咋来淄博了呢?”孟洋边甩打着胳膊上的蚊子边说,“这个合作社是全国首个富硒金梨种植基地,咱们的苗就是从这儿买的,这次来实地看过梨树长势后,我更有信心啦!”
眼前的梨园里,不足2米高的梨树枝繁叶茂,每棵树上挂着三四十个果子。它们惬意地躲在厚实的袋中避暑,小心拆开,果子有拳头大,枝条都被压弯了。
而在它西北400公里的河北大地、在大留庄村梨园里,同样的收获,正悄然酝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