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邢台讯(记者 齐彦红 通讯员 翟丽 霍卫国)盛夏时节,河北省内丘县岗底村漫山遍野的苹果树结出了果实,一颗颗核桃大小的青苹果挂满枝头。近日,岗底村果农杨双奎带着四、五个工人,在自家的“幺两帕”果园里给苹果套袋,一个个小苹果穿上了“外衣”,点缀在枝繁叶茂的果树枝头。在岗底村的后山上、河滩里,成片的果园到处是一派繁忙的劳作景象。
河北省内丘县岗底村,地处太行山深山区,被誉为“中华名果”、一个苹果能卖到100元的“富岗”牌苹果就产于这个村。岗底村是李保国教授生前亲手扶持起来的靠治山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多年来,该村通过科技治山,发展林果业,组建河北富岗食品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依托市场、品牌化运作,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同发展的路子。岗底村人均收入由上世纪八十年代不足百元增加到如今的3.9万元,富岗食品有限公司固定资产由2676万元增加到一亿多元,并扶持带动2万多农民增收致富。岗底村的村民被人们称为有票子、有房子、有车子、有技术、有产业、有体面的“六有”新农民;岗底村也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中国特色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科技财神”请进来,8000亩荒山变“金山”
岗底村是个只有169户、569口人的小山村,过去这里山秃、人穷、观念旧,人均收入不足80元,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尝尽了贫困落后的苦头。
1996年9月,岗底村请来了被称为“科技财神”的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从此这个贫困的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年,李保国教授把“家”搬到了岗底村,把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全身心地传授林果生产实用技术。李保国帮助岗底村高标准治理了8000亩山场,并根据岗底村独特的自然环境,在果树中好中选优、优中改良,历经数百次实验,培育出了富岗1号、富岗2号、富岗3号苹果优良品种,并实施了以“128道生产工序”为核心的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工程。
过硬的果品质量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富岗”牌苹果一时蜚声全国,畅销北京、天津、山东、广东等十几个省市。特级果每斤卖到十几元还供不应求,一个极品果卖到100元。“富岗”牌苹果先后荣获河北省名牌产品、河北省著名商标、99’昆明世博会银奖、2008奥运专供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
如今,岗底村山绿民富苹果飘香,林木覆盖率达90%以上,村民人均收入达到3.9万元,其中仅果品收入就达到3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山村。
创建苹果连锁基地,拓展产业扶贫新空间
李保国教授生前曾提出建设“太行山生态大花园项目”:以岗底村所在的侯家庄乡为中心,辐射周边村镇乃至冀中南太行山地区种植优质苹果,建立优质苹果连锁基地,带动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为把李保国教授的愿望变成现实,近年来,富岗公司大力推进苹果连锁基地建设,不断拓展产业扶贫的空间。富岗公司首先在岗底村周边的13个贫困村建立4000亩富岗苹果连锁基地,吸纳1340个贫困户入股,并与贫困户签订了《入股分红协议》,富岗公司负责为基地农户提供技术指导;预计5年后苹果基地每年总产值可达8000万元以上,纯收入可达6000万元以上,贫困户户均增加3万元以上,实现稳定脱贫。
到目前,富岗苹果连锁基地已拓展到河北、山西两个省的11个县市,辐射承德、行唐、赞皇、内丘、邢台、沙河等19个乡镇371个行政村,基地面积达到5.8万亩,优质果产量达9000万公斤,使2万多果农人均年增收2700元。许多在贫瘠山沟“刨食”的农民靠种植优质苹果甩掉了“穷帽子”。
依靠科技,扶贫又扶智
科技扶贫是打赢扶贫攻坚的一把“金钥匙”。当年,李保国教授无私地把种植技术传授给广大果农,带领岗底村走上了科技致富路。如今,富岗公司也千方百计把科技这把“金钥匙”传下去,他们把富岗苹果128道生产工序编成128个科普故事,向社会免费发放。这128个科普故事恰似一个教育课件,接地气,通俗易懂,广大果农自觉不自觉对照检查,修正错误,使果品产量、质量明显提高。陕西省咸阳市一行33人来富岗参观后,将富岗科普故事翻印1万册,受到当地果农青睐。
农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农民素质的竞争。为提高岗底村农民的科技素质,2009年3月,李保国教授亲自牵线搭桥,请邢台农校对岗底村18至55岁的208名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其中191名村民分别获得国家农业部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果树初、中级工证书。人民日报称岗底村是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
李保国去世后,富岗公司把岗底村有技术职称的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了“李保国128技术服务队”,他们的口号是:“做李保国那样的人,像李保国那样传授技术,最大限度让李保国留下的精神财富和科学技术,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威力,产生效益。”
如今,这支队伍经常到河北省的邢台、邯郸、石家庄、保定、承德、张家口、唐山市以及山西省昔阳县、河南省宜阳县搞技术服务,培训当地群众5000多人次,接受技术咨询8000多人次,发放林业技术资料2万多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