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邢台要闻

“医教结合”+“送教上门”邢台市对残疾儿童少年“零拒绝”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刘俐验
2021-05-19 12:07:53
分享:

  新闻发布会现场。长城网记者 刘俐验 摄

  长城网讯(记者 刘俐验)对因身体残疾程度较重而不能入学的儿童少年,开展“送教上门”服务;与医疗康复机构开展“医教结合”,对接康复医生、康复训练人员等提升残疾学生享受康复教育的水平。5月19日,记者从邢台市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近年来,邢台市特殊教育在保证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完成义务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段教育,先后有160余名毕业生升入高等院校。

  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

  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现有教师94人,36个教学班,学生550人。目前的在校生包括听障、智障、视障三大教育类别,涵盖学前、小学、初中、高中、中专、短期技能培训六个教育阶段,是对残疾儿童少年进行文化知识教育、职业技能培养、专业康复训练的寄宿制学校,是省内在校生人数最多、类别最全、教育阶段最完整的特教学校。

  自2014年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起,邢台市就逐步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每生每年6000元补助标准,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全部参照上述标准执行。另外,还针对残疾学生特殊需要,逐步制定了残疾学生特殊学习用品、教育训练、交通费等补助标准。2016年以来,邢台市相继成立了邢台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和宁晋县、临西县、沙河市3个县级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旨在进一步促进城市、县域内特殊教育康复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的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学习邢绣。

  近两年,邢台市各级政府为辖区内特教学校增加教师编制45个,解决了特教专业师资不足问题。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在与医疗康复机构开展“医教结合”工作中,各学校特教教师积极对接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康复训练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康复训练技能,实现了特教师资“一专多能”化发展,有力提升了残疾学生享受康复教育的水平,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办好特殊教育学校的同时,邢台市采取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对因身体残疾程度较重而不能入学的儿童少年,各学校将他们纳入在籍学生管理,制定“一人一案”教学计划,开展“送教上门”服务,送教次数每生每月不少于 2-3 次,每次 2 课时,每学期不少于 20 课时,每课时 30 分钟,确保每位适龄儿童少年都能公平地接受义务教育。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作用,对各级各类学校开展送教上门、随班就读工作进行指导。近年来,我市每年至少举办全市特教师资培训2次以上,各县(市、区)也都依托本地特教学校开展送教上门、随班就读师资培训,通过师资培训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效果与质量。

  据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杨密婷介绍,近年来,学校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政策,努力提升办学质量,让更多残疾儿童少年受到适合的教育,坚持“服务延伸一公里”,承担起为残疾人终身教育服务的责任。实施“一对一”的重点帮扶,让建档立卡困难家庭学生得到精准救助;中职学生享受到助学金、免学费等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三免一补”政策(免学费、杂费、住宿费,发放生活补贴),解决家庭后顾之忧;积极开展“医教结合”,实施“抢救性康复工程”;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做到入学“零拒绝”;到学生就业单位实施“送教进厂”,为考上大学的学生“写一封推荐信”,为学生升学、发展奠定基础。

  邢台市教育局副局长岳清海表示:“市教育局将进一步发挥县、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作用,把特教学校的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校园文化、职业培训、送教上门等方面的工作做实做细,并积极探索教育、残联、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医教结合’模式,构建医疗、康复与特殊教育相结合的服务体系,为保障我市残疾儿童少年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责任编辑:刘俐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