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邢台要闻

邢台市信都区:缝纫机奏出山村姐妹致富新篇章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刘杨 王聚芬
2020-07-13 17:44:02
分享:

  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上寺村扶贫小院的女工在缝纫毛绒玩具。王聚芬 供图

  长城网邢台讯(记者 刘杨 通讯员 王聚芬)“哒哒哒哒……”宽敞明亮的房间内,姐妹们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飞针走线,锁边接口,一个个毛绒玩具从她们指间灵活展现。伴随着缝纫机“奏鸣曲”,偶尔还会传出姐妹们的说笑声。

  这是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上寺村的扶贫小院加工车间内每天上演的场景,22个村庄的100余名留守妇女靠着一台台缝纫机实现增收致富,其中30余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或残疾人家庭成员。

  受多种因素影响,信都区偏远农村部分妇女劳动力和残疾人难以外出就业。区妇联、残联充分挖掘山村妇女增收致富潜力,启动缝纫机手工加工扶贫项目,组织妇女致富带头人广泛考察调研,培育扶持有意向的农村妇女依托自家闲置房屋等地带头成立了手工加工企业或站点,因地制宜引导农村妇女利用闲置房屋建起扶贫小院,根据带贫、助残能力给予设备、资金等扶持,吸引周边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或者残疾人家属以及留守农村妇女等加入,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以前连缝纫机也不会用,没想到一天时间便学会了。不出远门也能挣钱。”在加工车间上班的浆水镇下湾村的村民张海英一连说出几个“想不到”,她母亲是一名残疾人,全家几口收入微薄,在镇村妇女干部和残联工作人员的鼓励帮助下,去年冬天她加入扶贫小院,现在已经成为一名熟练工,月收入上千元,还不耽误照顾家里人。

  “都是‘娘子军’,有的得照顾老人,有的要管孩子上学,还有的是残疾人或者家属。”上寺村扶贫小院负责人刘海英介绍,一台缝纫机就行,不需要大量资金和设备设施,技术简单好学,工作时间灵活,挣钱增收的同时还能顾家,周边十里八村的妇女都争相加入。

  邢台市信都区龙泉寺乡大寨门村的群众在车间加工劳保手套。王聚芬 供图

  位于太子井乡东牛峪村、龙泉寺乡大寨门村等20多个村庄的手套加工点又是另一番场景,车间墙壁上制作的“为了美好的生活努力加油”“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等标语格外醒目,为姐妹们靠双手争取幸福生活点赞鼓劲。

  邢台市信都区龙泉寺乡大寨门村的群众在车间加工劳保手套。王聚芬 供图

  裁剪好的帆布、成打的布带,经过姐妹们操作缝纫机缝制,很快就做出一副劳保用手套。“厂家提供设备、原材料,组织大家伙加工好就成。”东牛峪村党支部书记贾凤香介绍,“很多农村妇女心灵手巧,会做营生,这样的手工加工项目不光能让大家伙施展技巧,还能解决大量留守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问题,翻手套、打捆这样的简单工序就让腿脚不灵便的残疾人或是行动不方便的贫困户参与,争取让更多人获益。”

  刚加工好等待装箱的劳保手套。王聚芬 供图

  大寨门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农村留守妇女、残疾人多,管理山场果树之余有大量闲余时间。在东牛峪村手套加工点的影响下,大寨门村妇女致富“明星”王文菊把自己家经营的门市腾空,建起手套加工点,为村里更多留守妇女、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同时带动落峪、李峪、张沟等10个偏远山村建起加工点。王文菊感慨地说:“不止是妇女姐妹收入高了、心情好了,越来越多的山村百姓找到就业增收渠道,大家伙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幸福。”

  在浆水镇上寺村、太子井乡东牛峪村等地手工加工项目的带动下,信都区各乡镇陆续建起加工点12个,辐射带动近100个行政村,全区用于手工加工的缝纫机已达600余台,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其中妇女员工占95%,贫困户、残疾人家庭占70%以上。

关键词:缝纫机,致富,邢台责任编辑:刘杨